格力更名:品牌战略的十字路口

#品牌观点 
24/02/2025

近日,格力电器将品牌与董明珠个人IP深度绑定,将专卖店更名为“董明珠健康家”,这一决策令人大跌眼镜。

 

 

格力身为国资上市企业,品牌价值本应独立且稳固,独立于管理层个人,此次更名,模糊了企业品牌与职业经理人个人IP之间的界限。品牌的主体性被悄然消解,消费者对格力的认知,或将从对一个企业的信赖,简化为对董明珠个人的认同,长此以往,格力品牌资产恐被逐渐掏空。

 

 

近年来,董明珠因争议言论,如对前接班人的评价,以及产品审美争议,像被批“土味”的玫瑰空调,频频陷入舆论风波。当品牌与个人深度绑定,这些个人舆情就如同炸弹,直接冲击企业形象,舆论风险被高度集中化。

 

并且,高度依赖个人IP的战略,犹如在沙滩上建楼,未来管理层更迭时,极易引发品牌认同的断层。看看海尔凭借“智慧家庭”技术生态、小米依靠“米粉”社群所构建起的品牌韧性,格力此举的短板愈发凸显。

 

不禁让人揣测,这或许是一家不专业的战略公司给出的昏招。这简直是对格力品牌资产的一次“清零手术”。这也正说明了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任重道远,当下中国实体企业的发展,真正要做到有品牌,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,几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创业者众,成功者寡,能被我们看见的品牌,本就已经是万里挑一。

 

今天这个环境,媒体自媒体多如繁星,信息繁杂交织,线上线下融合越来越紧密,市场、品牌、营销、销售越发咬合,传统的营销方法和系统肯定是失灵了,各路神仙又千奇百怪各成体系,妖魔鬼怪也乱七八糟各有路数。其中不乏只有理论、毫无实战经验的空谈者,他们给千亿级企业做品牌顾问,号称用个人IP赋能企业发展,却把千亿级品牌资产折腾得像个个人作坊,实在是中国品牌发展的一大悲哀。

 

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,企业创始人想要打造品牌,没有定力、系统和方法,简直难如登天。临摹传统成功路径已行不通,新的理念和方法又层出不穷。加上思考惯性与江湖义气作祟,几千万的投入可能连个水花也激不起来,更别提构建起品牌的江河湖海与山峦层峰了。

 

 

几十年来,中国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已有丰厚积淀,随着媒体、互联网、科技和AI的发展,我们对从国外引进的广告体系、公关方法和品牌理论,几乎都进行了重构。企业创始人必须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营销生态中实现蝶变,在扎实做好实体业务的同时,真正以品牌引领企业发展,切不可刻舟求剑,守着旧观念不放。